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1) 你不可不知的奧地利(Austria)。

我之所以特別喜愛歐洲,主要就是因為歐洲豐富的歷史文化、多元的種族融合、戲劇性的皇室貴族、豐富優美的自然景觀等。再者,歐洲由於1819世紀爭戰不斷,因此於歐洲各國旅遊時,也可處處體驗歷史的軌跡輝映於音樂、舞蹈、建築、文化、美術上。置身於歐洲,常讓我頗有種恍若隔世或化身為世代見證者之感。
說到奧地利,我認為有幾點是絕對不可不知的,茲將其列於下述:

1.哈布斯王朝:統治奧地利達600多年的哈布斯王朝對奧地利的影響自然是不可小覷,如今的奧地利除了處處可見當初哈布斯王朝所興建的城堡、皇宮、歌劇院與教堂,影響所及,甚可於當初哈布斯王朝興盛時期於海外拓展版圖的地方也處處可見哈布斯王朝所興建的城堡等。
(註:我在奧利地買了一張哈布斯王朝歷任皇室關係圖名信片,然後寄回台灣給自已,想說等回台灣收到時,我就可以拍他的圖片給大家參考,結果!!!竟然完全不見了,已經六個月了,我還是沒收到自己寄的名信片,同時間寄給朋友的全部都收到了,只有我的不見了Orz真的是讓我覺得非常傷心。)

2.西西公主(Elisabeth Amalie Eugenie; Sissi)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妻子,據聞她擁有非凡的美貌、優雅的氣質、雲瀑般直瀉而下的秀髮,為哈布斯堡中最美麗的皇后,也是奧地利人最愛的公主,所以當地人以西西來暱稱她。西西16歲即下嫁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她原本為巴伐利亞王國的公主,因他在家排行為八女,所以在家過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反而是其姐海倫從小即被教育要成為王室皇后。1853年,西西跟隨著姐姐與母親赴奧地利,原計畫應是要讓海倫成為法蘭茲.約瑟夫的皇后,但是就在西西與法蘭茲相見的那一刻,天雷勾動了地火,而法蘭茲也深深的對西西一見鐘情,因此於1854年兩人便結婚嘍。不過,從此也就使得西西變得鬱鬱寡歡,因為皇宮嚴格的規矩讓早已習慣自由的她完全無發展自己的興趣,就連她生的小孩,也被不喜歡她的婆婆(蘇非)帶走,而且禁止她探望她自己的小孩。因此,她開始養成旅行的習慣,且對各民族保持同情心(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她與法蘭茲在布達受加冕為匈牙利女王)糟高,似乎越寫越多,唉~~之後西西因習慣了四處旅行,同時也由於四處旅行而於1898年於瑞士日內瓦遇剌身亡,結束了她不情願的皇后一生。
西西公主的紀念品在奧地利隨處可見,因此我也不能免俗的買了幾個嘍,有小提琴酒,還有西西巧克利與西西陶像模型(不過那個在我結婚的時侯送人了,泣ing)

3.音樂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應該很多人都看過這部令人百看不厭的音樂劇,若還記得那碧草如茵的草地、如詩如畫的風景,那你們一定就要到奧地利來一趟嘍,因為該片就是在奧地利的「蕯爾斯堡」及郊區「鹽湖區」所拍攝的。聽說小白花是當地的特產,而若男孩子想對心儀的女孩表達愛意時,就會摘滿一束送給他最愛的心上人呦!!
(
本來一直粉想去粉想去的,因為想要陳小青摘一大束送給我,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發現我的企圖,再加上時間真的狠緊,所以就沒去了Orz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好失落說。)


4.有「音樂之都」之稱的維也納:主要歸功於18-19世紀時期,哈布斯王朝即大力鼓勵與推廣音樂。而即然稱之為音樂之都,又是圓舞曲的發源地,自然孕育出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嘍,以下就小小的介紹一下嘍:
(1) 莫札特(Wolfang Amadeus Mozart):人稱「音樂神童」的莫札特,幼時即曾至宮廷演奏。
(2) 貝多芬(Ludwin Von Beethoven):人稱「樂聖」。雖然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昂,並非出身於奧地利,但由於維也納在音樂上的充沛資源及其文化氛圍無國能敵,因此貝多芬在1787年前往維也納,並在此地譜下多首交響曲。
(3) 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父子:寫出膾炙人口的樂曲,當然最人知的就是那首「藍色多瑙河」,為此,我們在Vinna還硬是跑到河邊去看河是不是藍色的,當發現不是藍的時侯,還不死心的又到Bratislava的多瑙河邊再看,但也不是藍的Orz,不過因為多瑙河段非常長,所以我相信起碼應該會有一段是藍色的吧。
(4)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這個合唱團也曾獲邀到台灣演出,所以我想大家對這個應該不陌生,他們的合唱是我覺得最接近天籟的歌聲,而且舒伯特(Franz Schubert)也曾是維也納兒童合唱團的一員呦。
5.藝術家:Vienna隨處可見克林姆與百水先生的複製畫作及相關的紀念品呦,我最喜歡克林姆先生的流金歲月那幅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